护墙板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护墙板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司法护航筑牢生态环境屏障【消息】

发布时间:2020-09-15 20:30:23 阅读: 来源:护墙板厂家

中国江西网记者 杨 静

隆冬的仙女湖宛如一块深绿的玉石,静卧于群山之间,明净澄澈。谁能想到,就在一年前,这里曾发生过因为水质镉超标导致饮用水厂供水中断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2017年12月27日,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宜春中安公司将未经处理的含镉、铊、镍等重金属及砷的废液、废水直接排入袁河流域导致仙女湖水域污染这一环境公益诉讼案,依法作出一审判决:五被告赔偿生态环境修复等费用3700余万元,并在省级媒体向公众赔礼道歉。

与案件审理同步进行的还有袁河流域生态修复工作。如今,袁河流域及湖泊生物群落结构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水体污染现象彻底改观。

仙女湖一案,是近年来全省法院发挥审判职能,举司法之力筑牢生态环境屏障的一个缩影。

司法手段越专业,守护绿水青山的法治力量就越强大。近年来,全省法院紧紧抓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加大环资审判改革力度,建立健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

建立环资审判庭、环资合议庭和环资案件归口审理相结合的专业化审判体系,成为改革的关键一环。

“环境资源案件刑事、民事、行政责任相互交织,私益性与公益性交叉,法律学科与环境学科交融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走专门化审判路径。”省高院环资审判庭庭长黄训荣告诉记者,从2015年9月省高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挂牌至今,全省共有14家法院成立了专门的环境资源审判庭,55家法院设立了环境资源合议庭,2家法院设立了环境资源巡回法庭,并组建了一支300余人的专业审判队伍。“环境资源审判庭把环保领域的各类案件集中了起来。”黄训荣解释说,一方面,降低了诉讼门槛,畅通了环境资源类案件诉讼渠道;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和保障环境资源法律的全面正确施行。最终的效果,是推动在全社会培育和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

与此同时,“以补代罚”的恢复性司法机制在全省法院得以推广――法院将“补植复绿”作为从轻量刑的依据;对判处缓刑或管制的罪犯,下达“砍伐禁止令”或“树木补种监管令”,将罪犯的承诺转化为社区矫正的内容;设立“补植复绿”公益林基地,既方便落实林木补种的监管,又可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与社会劳动。

铜鼓农民郑立淼就是执行“以补代罚”的被告人。

为开辟茶园,郑立淼着手开垦一片荒地,焚烧杂草过程中不慎失火,大火一直从山这边的铜鼓烧到山那边的湖南浏阳。依照法律规定,过火有林面积超过50公顷,应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量刑。但考虑到郑立淼的初衷,加上他“补植复绿”的承诺,法院最终对他适用了缓刑,同时发出“补植令”。

郑立淼补植的树木现已亭亭如盖,林下立着一块石牌――铜鼓县环境资源案件生态修复示范基地。在全省,这样的基地已有10个。

如今,伴随着“补植复绿”“增殖放流”“污染治理”等措施的不断出台,恢复性生态司法理念已深入人心,适用范围逐步从林业扩展到水源、渔业等更多领域,从涉林案件拓展到污染案件等。

每年3月20日至6月20日是鄱阳湖禁渔期,3960平方公里的湖水中,100多种鱼类在此繁衍生息。

然而,禁渔期也常常出现非法捕捞的身影。2017年5月,鄱阳县的杨某义等6人分乘4条渔船,使用国家禁止的机动底拖网在鄱阳湖茶湖水域捕鱼3282公斤。法院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判处6人拘役,6人自愿购买3282公斤鱼苗在鄱阳湖水域进行增殖放流。

“恢复性司法机制高度契合环保案件的特点,一些人缺乏法律意识,稀里糊涂地捕了鱼、毁了林,被起诉判刑后法律惩戒效果达到了,但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仍未修复。”九江中院环资庭法官施龙西说,“以补代罚”既给了犯罪嫌疑人改正错误、从轻量刑的机会,又修复了生态。

环境资源审判技术性、专业性很强,仅依靠法官远远不够。为此,省高院建立由26位来自环保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专家组成的环资审判专家库,为环境资源审判提供司法决策参考和专业技术支持。

一系列机制体制的创新取得了看得见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全省法院共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6969件。在司法的护航下,江西生态文明建设正大步进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剑玲珑

执剑江湖手游官网

镜天逆

破晓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