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墙板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护墙板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新市民消费微调查

发布时间:2020-07-13 18:30:17 阅读: 来源:护墙板厂家

在城镇化过程中,进城“新市民”消费规模和结构的转变,被认为是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动力。一些干部和专家认为,从目前来看,刚转户进城的“新市民”总体收入并不高,消费提升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记者在重庆渝北、南岸、开县等5个区县,先后采访70多户转户一年以上的“新市民”,受访者月收入一般在2100元至4000元之间,总体而言,转户前后消费支出没有出现大的变化。

重庆市统筹城乡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徐强说,在户改过程中,为避免农民“一窝蜂”进城,重庆采取了分级承接的办法,针对主城区、区县城、小城镇,设置了不同的门槛。

例如,转入主城区要求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转入区县城需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因此转户农民一般在城镇都有稳定的工作,相对已适应了城镇生活。户口迁移不一定会改变其工作、居住环境,也不可能使其消费出现大幅度增长。

重庆潼南县农民工王代明一家5口,2010年将户籍迁到了渝北区天宫殿街道。王代明说:“我在重庆长安汽车公司工作近10年,现在虽然已转户进城,每月工资还是2600多元,家里收入基本没有变化,自然也不敢多花钱。”

徐强说,重庆转户主体是农民工,这部分人大部分是中低收入者,把户口迁入城镇获得市民身份,并不意味着一定与城市居民有一样的经济实力和消费水平。工资收入、家庭环境、社会保障等,都是影响“新市民”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重庆江津区慈云镇、石柱县悦崃镇,记者先后与20多名“新市民”座谈,发现家里老人养老、就医、小孩上学等经济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农民进城后的消费能力。

慈云镇转户居民张树会的母亲患有心脏病,2012年做一次手术就花了3万多元,虽然医保报销了1万多,但一家人还是背上了不少债务。张树会说:“我在镇上经营一家小卖部,收入本就不高,再加上妈妈治病,哪还敢多花钱?”

采访中,重庆户改部门官员和转户群众称,虽然从目前来看,转户并没有明显改变“新市民”的消费状况,但户籍迁移,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转户人口的消费心态和预期。

“有岗位仍是农民工,有住房才是‘新市民’”,不少转户居民表示,只要未来经济条件许可,最大的消费心愿就是在城里买房。重庆涪陵区龙桥街道转户居民郑世奕告诉记者:“我父母那一代外出打工,就是为了多赚钱,在村里修房造屋。他们在外打拼一辈子,归宿还是农村。我从小到大就没下地犁土、下田栽秧,而且现在还转户进城了,当然要攒钱在城里买房,有了房才真正是在城里扎下了根。”

2011年3月,重庆璧山县七塘镇农民郑丽和丈夫将户口迁到县城,租住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郑丽说:“如果我户口还在农村,可能会考虑在村里修新房,但现在既然已经转户到了县里,即便房价不便宜,也会想办法赚钱买房。”

不少转户居民还向记者反映,以前在城市打工,基本生活费占支出的大头,在转户进城后,只要经济条件许可,休闲、娱乐、旅游等支出将会增加。“以前打工,身边没家人,也缺少娱乐活动,总是车间、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感觉很枯燥。”重庆荣昌县棠香街道转户居民刘健说,转户后,和妻子女儿在一起了,生活安定了许多,今年全家准备到海南或者桂林旅游。

重庆开县户改办主任李继安认为,农民转户进城后,其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方式等都会发生改变,这肯定会对这些“新市民”的消费心理和预期产生影响,消费结构也会相应调整。

根据重庆市统筹城乡办公室测算,目前在重庆,1个市民相当于3个农民的消费能力,市民比农民每年人均要多支出1.7万元。但受相关条件所限,要使“新市民”购买城镇住房等消费预期真正转化为实际消费行为,约需5年以上的时间。

一些政府官员和专家认为,农民工转户获得市民身份和同城待遇,只是“农民市民化”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使得“新市民”和原城镇居民在生活、工作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但要使“新市民”真正赶上原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仍然需要收入持续增长和城镇住房、就业、社保等配套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半月谈》2013年第5期,记者 李松)

河池西装定做

张掖定做西装

临汾制作西装

普洱定制职业装